正文 首页百科达人

焚书坑儒是什么时候?历史上真正的焚书坑儒

ming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历史上的焚书坑儒到底是怎么回事,具有一定借鉴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希望大家阅读完这篇文章后大有收获,下面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焚书坑儒是什么时候?历史上真正的焚书坑儒

秦始皇把部分诗,书烧了,坑杀了一部分反对秦始皇的儒士

1、秦始皇焚书坑儒,是法家愚民思想的具体实践新浪体育直播

2、法家则主张愚民。商鞅有曰:民愚则易治。韩非谓之: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其目的是让人民成为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视、有智不以私臆的行尸走肉,任由君主驱使。

3、人类一思考,法家就烦恼,愚民便失效。唯有阉割掉一切诗书礼乐,仁义廉耻,才是使人民成为永远无法被拯救的狼犬,君主才能高枕无忧。秦始皇为了实行法家愚民政策。使人民成为不会思考,没有灵魂和思想的行尸走肉。才焚书坑儒。毁灭华夏文明。

4、秦始皇烧了诸子百家的典籍。以及六国史书,上古史书。

5、秦国国史、法家著作、医书、种植、占卜之书不烧。其他书籍尽毁之。天下书籍中,绝大多数被禁毁。

6、现存的先秦典籍是如何流传下来的呢?

7、一、杨朱学派是先秦时期三大显学之一。《杨子》毁于焚书坑儒。杨朱学派灭绝。

8、二、儒家经典毁于焚书坑儒的最多。

9、孔子修订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周礼》和《乐经》全部毁于焚书坑儒。这两部典籍彻底灭绝。

10、孔子修订的《尚书》原有120余篇。秦朝毁于焚书坑儒。汉文帝时,秦朝博士伏生依靠记忆,背诵出《尚书》28篇。其中有立法为民,司法独立,疑罪从无,不罪无辜的法治思想。

11、孔子弟子三千,其法治思想被仲弓继承。仲弓的著作《敬简集》毁于焚书坑儒。

12、曾子根据孔子教导,所做的《孝经》毁于焚书坑儒。现存《孝经》是后人伪造的。

13、流传至今的儒家经典中,只有《周易》不再禁毁之列。是唯一合法流传下来的著作。

14、《诗经》是汉朝儒生依靠记忆背诵出来的。《左传》、《论语》等经典是私藏的。

15、《老子》是汉代被背诵出来的。因为私藏书籍是犯罪。记在大脑子里不犯罪。《老子》只有五千字。记忆力好的人。是能够记下来的。正因为《老子》是背诵出来的。所以才会很多版本。虽然各个版本略有不同。但主要内容和思想完全一致。

16、四、上古史料和六国史书则是通过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

17、某些秦朝和法家粉丝对项羽泼粪,称焚书坑儒只是焚毁了民间藏书。项羽焚毁了秦国宫室的藏书,包括六国史书、诗书及百家言。此言大谬:

18、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禁毁诗书及百家言,史书非秦记者尽毁。致使司马迁编著的《史记》中,六国史料匮乏。于是在《陈杞世家》和《管蔡世家》中,内容极其简略。而六国世家年代错乱严重。但《秦本纪》不但内容详尽,还没有一处错乱。在《史记·萧相国世家》中可以找到答案:

19、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金帛财物,萧何独先入收秦律、令、图、书藏之。项王与诸侯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以萧何具得秦图、书也。

20、可见,《史记》中的《秦本纪》,就是司马迁抄录自秦史,而秦史就是萧何所收,汉室所藏。正因如此,《秦本纪》才会准确而详尽。汉文帝时,遣晁错拜访年过九旬的秦朝博士伏生。伏生背诵出二十八篇《尚书》。更说明秦朝宫室并未有诗书及百家言。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尽毁之。

1、秦始皇焚书坑儒最早的出处源自《史记》,《史记·儒林列传》的说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请注意,此时司马迁的说法是始皇帝焚烧的是诗书之类的书籍,坑杀的是“术士”,而不是儒生。

2、而让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残暴形象逐渐鲜明、呼之欲出的,是与司马迁同时代的孔安国。孔安国是孔子的后代,作为孔门嫡传子弟,孔安国也是一位儒门的老学究。孔安国在《〈尚书〉序》中言道:“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3、孔安国很明确地指控秦始皇将“先代典籍”都灭掉了,且焚书坑儒。因为孔老学究在儒门强大的影响力,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残暴行径在儒家子弟中深入人心。而汉武帝后,又是独尊儒术,儒家一家独大,所以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也就通过天下读书人的悠悠之口给坐实了。

4、那么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真相究竟如何?司马迁在《史记》中其实早已经记载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前因后果。

5、首先焚书坑儒不是一个事件,而是分为焚书、坑儒两个事件。

6、先说这个“焚书”事件,其实是一次拍马屁引起的。话说秦始皇有一次在咸阳宫中摆酒请客吃饭,请的都是一些有学问的人。席间有一个叫周青臣的人就开始拍马屁,就“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秦始皇)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7、周青臣一顿彩虹屁拍下来,把秦始皇拍得很开心。说秦始皇“神灵明圣。。。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秦始皇能不开心吗?于是“始皇悦”。

8、眼看着周青臣在秦始皇面前大出风头,就有人看不过去了。心想这风头不应该我来出吗?可周青臣已经出了风头,那怎么办呢?那就拆台呗。文人之间拆台那是拿手绝活啊。

9、于是就有一个叫作淳于越的人跳了出来,准备拆台。既然是拆台,那就应该批驳周青臣的话啊,可周青臣说秦始皇“神灵明圣。。。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这他喵的没法批驳呀。要是在这个歌颂秦始皇的话语上跟周青臣唱反调,不是找死吗?可淳于越不愧是有学问的文人,他早就盯上了周青臣的一个论点,周青臣的彩虹屁中说“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

10、哼!看我淳于越来批得你体无完肤、万劫不复。于是淳于越进言道:“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11、什么意思呢?淳于越这是在借古讽今,说殷商和周朝之所以朝代长久,是因为将皇家子弟分封在全国各地,这样全国各地就都是皇帝家的人了。即使有什么事情,一家人可以互相帮助。这样朝代自然可以长久。而如今皇帝陛下不搞分封制度,而是在全国各地设立郡县,这怎么能行呢?最后还加了一句相声界惯用的过渡语句:没听说过!

12、淳于越说搞郡县制没听说过,其实是为了攻击刚才大出风头的周青臣,果然,淳于越的结束语来了,淳于越总结道:“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13、这淳于越真是个书呆子,皇帝请你喝酒你就痛痛快快地喝酒呗。看着别人大出风头你心里不爽,无非喝点闷酒呗。非要站出来拆台。说周青臣“非忠臣”。关键是光想着找茬攻击周青臣,结果却是找秦始皇的茬,说搞郡县制没听说过,而周青臣面谀以重陛下之过。不就是说搞郡县制是秦始皇的过错吗?

14、这下把秦始皇惹毛了,请你喝酒你就老老实实喝酒呗,不会周青臣那样的彩虹屁还多什么话呀。这他喵的说得什么玩意儿!敢情老子请你来喝酒,是听你来哔哔老子的过错的?于是“始皇下其议。”

15、一旁的李斯察言观色,这个官场老油条一看秦始皇不开心了,就想着要让秦始皇出了这一口胸中恶气。于是李斯进言道:“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16、李斯先将彩虹屁拍好:“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接着开始批判淳于越:淳于越这样的腐儒懂什么?(“固非愚儒所知”),这个老匹夫就只会借古讽今,这样下去准会惑乱天下百姓。

17、李斯一顿义正言辞下来,终于抛出了那个让秦始皇背锅二千余年的建议。

18、丞相臣斯昧死言:“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19、李斯认为流传在民间的诗书一类的书籍,只会混乱百姓的思想,那就应该全部灭掉。也难为李斯这样的官场老油条在短短时间内炮制出这样一个让秦始皇出气的建议了。秦始皇着实是出了一口恶气。很干脆地同意了李斯的建议。(制曰:可。)

20、从《史记》中的记载来看,秦始皇烧的只是民间(非博士官所职)的藏书,官方是有保存相关的书籍的。而且秦始皇烧的也不是所有的先代典籍,而是容易混乱百姓思想的相关书籍(诗、书、百家语者)。对于一些实用性的书籍诸如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是区别对待的。并没有焚烧。

21、所以后世中也有不少人给出了公允的评价。

22、东汉的王充就说: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具在。

23、宋代的朱熹也是一样的观点:秦焚书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旧留得;如说“非秦记及博士所掌者,尽焚之”,则六经之类,他依旧留得,但天下人无有。

24、说白了,秦始皇焚书事件,其实是一场秦统一天下后的统一思想的运动。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已经建立,新的时代已经不再需要春秋战国时那样的百家争鸣了。

25、至于坑儒事件,《史记》中记载得也很为明确。就是有几个秦始皇信任的方士,没有帮秦始皇找到长生不死药,跑了。秦始皇大怒:他喵的!老子要钱给钱,要人给人,结果不给老子好好打工,跑了不算,还整天带节奏,搞得一帮人都在说我坏话。真当老子脾气好,是吃素的?

26、秦始皇当了冤大头,自然很是愤怒。于是抓了其中一些人,很是干脆利落地干掉了。(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27、所以秦始皇坑杀的,并不都是儒生,而是有不少拿了秦始皇的好处非但不办事而且说风凉话的人,当然其中也许会有一些人有儒生的身份。但更多的应该是方士。

28、清代学者朱彝尊就说:秦本坑乱道之儒而非圣人之徒。

29、这大概才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真相吧。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不至于一统天下后就残暴到要焚尽天下藏书,坑杀天下儒生的。

30、千百年后,大作家鲁迅先生评价秦始皇焚书事件道:“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的思想的。”

31、又有大学问家梁启超先生评价坑儒事件道:“坑儒之事,所坑者咸阳四百余人耳。且祸实肇自方士。。。左道欺罔,邪谄以易富贵,在法宜诛也。。。始皇一坑正可以扫涤恶氛,惩创民蠹,功逾于罪也。”这大概是对千古一帝较为公允的评价了吧。

版权免责声明 1、本文标题:《焚书坑儒是什么时候?历史上真正的焚书坑儒》
2、本文来源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3、本网站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4、本网站内容来自互联网,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5、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嘀嘀嘀 QQ:XXXXXBB